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红色文化是最生动的思政课堂。近日,苏州市金阊实验小学五(3)班的同学们在道德与法治姚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中国南社纪念馆,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苏州南社纪念馆里的大思政课”。课前和课中,同学们通过寻访、探究、诵读、创作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了南社先贤以笔为剑、以文救国的革命精神,让红色基因浸润童心。
童眼寻踪·探秘南社
“老师,‘南社’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带着好奇,同学们首先通过一段纪录片了解了南社这个近代著名的革命文学团体。
课前,各小组也查阅了不少资料。他们查找到,南社这一名称的由来是“操南音,而不忘本也”,“南者,对北而言,寓不向满清之意”,初衷是反清,本质是民族气节。南社于1909年11月13日在苏州虎丘张公祠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以推翻封建统治为宗旨的革命文学社团,由柳亚子、陈去病、高旭等爱国文人发起,以文学为武器,倡导民族革命,宣传爱国思想,对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据说,陈去病等人在山塘街上游玩,到了张公祠,一直敬仰张国维的陈去病在祠堂内缅怀时被激发了灵感,从而萌发了创建社团的想法,于是众人决定日后就在此成立社团,也就是南社。有一小组同学专门研究了张国维的事迹,在课上跟大家分享。姚老师告诉大家,南社纪念馆前有一座写有“泽被东南”的牌坊,这正是对张国维一生为国为民的崇高赞誉。
在天井中央的“南社三杰”青铜雕像前,同学们认识了陈去病、高旭、柳亚子三位南社创始人。通过小组分享,大家还了解到南社汇聚了李叔同、苏曼殊等大批文人志士,“他们用诗词作刀枪,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为民族觉醒而战斗!”
童声嘹亮·诵读风骨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在“爱国诗词诵读会”上,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同学们深情朗诵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原来,这首名篇正是1945年毛主席赠予柳亚子的作品。收到赠诗,柳亚子立即回赠了一首,一来一往间,同学们深刻感受到革命文人“以气节相标榜,以文章相砥砺”的精神风骨。
“为什么第四展厅叫‘承前启后’?”随着老师的提问,同学们恍然大悟——南社精神需要新时代少年接力传承!
童心对话·跨越百年
整节课最动人的环节莫过于“百年书信对话”。当同学们拆开这封跨越百年的柳亚子来信后,纷纷提笔回信。“您用笔墨唤醒民众,我们要用科技强国。”“现在的中国早已山河无恙,请您放心。”稚嫩的笔迹里流淌着坚定的承诺。
最后的南社精神书签制作中,同学们将“爱国”“担当”“奋斗”等关键词融入创作,化作五彩斑斓的创意作品。
姚老师总结道:“当孩子们站在张国维殉国处沉思,站在柳亚子诗稿前驻足时,思政教育便有了最真实的温度。”
从南社文人的如椽巨笔,到新时代少年的强国之志,这节南社纪念馆里的大思政课让红色基因可触可感。苏州市金阊实验小学校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将继续深研“行走的思政课”形式,让历史照亮未来,用文化滋养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