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教研花开季,且行且思促成长。教育为本,质量为魂,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检验教师“教”、学生“学”的有效平台。为将新课标的学习落实到实践,提高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更好促进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专业发展,10月29日上午,苏州市金阊实验小学校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开展了常态课听课活动。
瞿娉老师给三年级同学们上了《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这一课。瞿老师在第一部分引导学生回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从而体会学校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第二部分讨论学校教育与在家学习哪种方式更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第三部分让学生理解并接受受教育权是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也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普法小剧场”让学生初步感知“权利”与“义务”这一对法律概念,听听“法官怎么说”、观看《贫困山区失学女童》纪录片进一步体会到受教育权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特殊性。
陆凤仙老师则带领四年级同学们学习了《这些事我来做》这一课。陆老师在课前做足了准备,在细心解读《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后,陆老师在组内先进行了研课,并针对四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本课内容,精心设计了“家务分享会”、“家务擂台赛”、“愿做哪种人”三个颇具趣味性的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积极性极高,沉浸到做家务氛围中来,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明确了做家务的好处,还激发了他们主动承担家务以及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的责任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课后,学校道德与法治学科叶菲主任对两位老师的课高度肯定,她认为两位老师基本功扎实,两节课都深挖教材,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学情,立足课堂,因材施教,让学生掌握了知识点也提升了道德情感。她希望老师们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多学习、多请教、多实践、多反思、多磨砺,不断提高课堂调控能力及应变能力。
此次常态课听课活动不仅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教学能力的平台,同时也营造了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学校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推进常态化随堂听课活动,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促使全体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常态课上下功夫,不断优化改进课堂教学,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不断推进学校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