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雅韵入校园,穿越千年的丝桐之约
“同学们知道吗?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古筝的‘祖先’就已经在奏响乐章啦!” 近日,金阊实验小学校的报告厅里传来阵阵清脆琴音 ——2025 年度苏州市 “戏曲进校园” 专场活动在此上演,苏州市歌舞剧院的姚老师带着一把古筝,为孩子们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民乐之旅。

作为中华美育精神的校园实践,这场以 “古筝艺术的前世今生” 为主题的美育课,将丝桐雅韵融入现代课堂。姚老师抱着古朴的二十一弦古筝走上讲台,指尖轻拨间,玉石相击般的音色瞬间抓住了全场目光:“看这琴弦,从战国时期的‘瑟’演变到唐宋十三弦,再到今天的二十一弦,每根弦都藏着历史的故事呢!”
《高山流水》现场奏响!沉浸式感受民乐魅力
“注意听,现在是‘高山’的旋律 ——” 姚老师现场演绎经典名曲《高山流水》,低音区轮指如泰山巍峨,高音区泛音似江河蜿蜒,尤其是 “刮奏” 技法模拟的瀑布声,让孩子们不由自主瞪大了眼睛。当最后一个泛音消散,报告厅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后排的小男孩偷偷对着空气比划拨弦手势,前排女生则跟着旋律轻轻摇头 —— 这就是传统艺术的魔力!
“刚才琴弦震动的声音好像泉水叮咚!” 三年级的同学课后仍难掩兴奋,而姚老师的讲解更让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古筝’这个名字,是因为它的音色‘施弦高急,筝筝然也’呀!”


文化薪火弦上续,非遗之花绽新颜
“当孩子们的指尖触碰到琴弦,千年礼乐文明便有了新的‘知音’。” 学校德育处黄琤玮老师感慨道。这场活动不仅是一次艺术启蒙,更是一次文明对话 —— 金阊实小正以 “非遗进校园” 系列课程为载体,让古筝、戏曲等传统艺术成为校园文化的 “常驻嘉宾”。
从战国 “瑟” 到现代古筝,从《高山流水》到童心共鸣,美育从来不是遥远的符号,而是触手可及的弦上诗。期待更多传统艺术走进校园,让文化自信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