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下午,全体数学老师集中思维教室进行本月第二次数学教研活动。
首先由张维雅老师执教四上《用三角尺拼角》。这是一堂由教材中“动手做”衍生出来的一节数学实验课。通过复习角及角的分类与画法再过渡到用一副直角三角尺可以拼出多少种不同的角。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去思考、去验证。原来一副直角三角尺中藏了11个不同的角,它们可以是独立的一个角,也可以是用一副直角三角尺拼出的角,还可以通过把一副直角三角尺重叠后用大角减去小角得到一个新的角等。让学生感悟到原来在数学中一副直角三角尺也有这么多“秘密”。用三角尺拼角可以很好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观念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空间物体的形态及结构,是形成空间想象力的基础。
接着由刘赛华老师执教一上《“相等”关系的再认识》。这节课从相等的原始意义“一一对应”出发引出相等符号“=”,再分析等号描述的是“左边=右边”的关系。后面由浅入深地安排了7关的练习,这7关练习里有通过相等关系求加数的题目,有通过相等关系比较加数大小的题目,也有用相等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课堂紧紧围绕“左边=右边”的关系的应用展开。孩子们的思维由单纯的“数与数”的相等发展到“数与式”的相等和“式与式”的相等。通过这节课,对一年级学生理解相等关系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最后两个年级的老师齐聚一堂,先有任课老师谈一谈自己的设计理念再由其他老师就两堂课各抒己见,教研氛围十分热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