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龙俗 迎春龙
龙抬头,是中国传统节日,农历二月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二月二,龙抬头,风调雨顺好兆头。”是指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象征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为了让队员们了解龙抬头的有关知识和民间风俗,培养少先队员的民族自豪感,2月21日,苏州市金阊实验小学校二(7)中队开展了关于传统文化“龙抬头”的中队活动。

活动伊始,辅导员老师与队员们一起欣赏有关“龙抬头”的图片,队员们积极踊跃地表达着对“龙抬头”这一传统文化的了解,有的队员介绍了“龙抬头”节日来源,有的队员讲起了这一节日的相关传说,辅导员老师则从四个方面总结,详细介绍了节日来源、历史沿革、节日习俗和相关传说,用亲切易懂的话语让队员们了解“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一张张关于节日的照片呈现在眼前,队员们眼中露出了喜悦与新奇,听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
习龙俗 祈龙福
龙抬头”相关的活动很多,但不论哪种方式,都是围绕美好的龙神信仰而展开,它是人们寄托生存希望的活动。
这一天民间饮食多以龙为名,这一天,要吃“龙须面”。为取吉利,吃水饺称为吃“龙耳”,吃米饭叫作吃“龙子”,吃馄饨称为吃“龙牙”,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
龙抬头这天还流传着二月二“剪龙头”的习俗,这天大人、孩子都会去理发,叫“剃喜头”。特别是男孩子,谓之“剪龙头”,据说在这一天理发能够带来一年的好运,也有要想鸿运当剃头的寓意。
龙抬头 画龙俗
龙,象征着一种精神,是一个民族的图腾。龙,作为我们中国人独特的一种文化凝聚与积淀,已经扎根深藏于我们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队员们用双手绘制出关于节日的手抄报,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着对节日的喜爱和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