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上午,中年级组老师集中思维教室进行本学期第一次磨课活动。
首先由张维雅老师执教五上《认识小数》。整堂课围绕小数的意义、读写方法以及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展开,教师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氛围活跃,较好地展现了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与知识性。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精准,充分契合《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与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从知识与技能层面,教师明确要求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能正确区分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在过程与方法层面,通过生活实例、动手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小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数感与抽象思维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让学生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张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分数知识和整数知识出发,搭建起通往小数知识的桥梁。首先,回顾“把 1 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
米”的分数知识,再引导学生思考“
米还可以用怎样的小数表示”,从而得出“0.1 米”,让学生自然理解“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随后,当出现比1分米多但是又比2分米少时,出现需要继续“细分”的需求,通过“把1米平均分成100 份,每份是
米,也就是0.01米”的探究,进一步延伸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层层递进,逐步深化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最后高年级的数学教师和五年以内新教师一同参加了本节课的研讨,大家各抒己见。补充的“小数计数单位进率”的探究环节可以再往后挪一点,在学习了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等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10个0.01是0.1,进而推导得出小数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完善知识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