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能体现数学学科本质、对未来学习有支撑意义的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11月3日,金阊教育集团在苏州市尚德实验小学校开展了以“整体把握,感悟运算的一致性”为主题的数学学科研讨活动。
来自金阊实验小学的张维雅老师执教了《一个小数乘10、100、1000…的计算规律》一课,教学中依势遵循感知——概括——理解——运用的逻辑过程。张老师的教学不是简单的给出结论,而是在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感知、验证、发现、归纳和巩固运用。本节课张老师组织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认识结构,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知识,学到方法,训练能力。通过计算器探索,提出假设,具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可以充分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金阊实验小学黄薇老师结合活动主题,给大家带来了题为《基于一致性,提升运算素养》的讲座。她指出,教师的意识是“一致性”的根本保障,数的概念是数的运算的基础,数的运算是对数的概念的再应用。计算课的教学中,我们应从数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运算算理,感悟不同运算之间的关系,也要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让学生更深入理解算理上,并进一步感悟运算的一致性,从而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本次研讨活动有幸邀请到了姑苏区教科研中心蔡宏圣和葛庆华两位专家到场。蔡特从“数的概念与运算的一致性”给老师们做了细致的梳理,强调了运算教学的三个要素“运算的意义、算理和算法”,强调了运算的一致性应体现在意义和算理中,缺一不可。不管是整数、小数还是分数计算,它们的运算意义都是一致的,而算法的一致性则需要老师们在教学时把握住两个重点:加减法计算中“相同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减”,乘除法计算中则是“计数单位与计数单位相乘除得到新的计数单位”,“计数单位的个数与个数相乘除得到新的个数,最终结合得出结果。老师们应该在自己充分理解运算的一致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进而能够引导学生感悟运算的一致性,让学习自然发生。
通过此次集中教研,金阊教育集团的数学教师们在专家的指导下,对运算的一致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相信老师们会继续钻研新课标,让新课标在日常教学中真正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