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逐步推进“乐创”教学模式在各学科中的实践探索,科学教研组的郭莉老师对六年级第三单元《宇宙》中的《日食》一课进行了创造性地设计,并邀请华东师范大学吴刚教授莅临指导科学“乐创”课堂。

课堂上,郭莉教师首先结合新闻时事,巧妙创设情景,成功引出日食主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随后,提出问题:“日食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进入思考状态。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日食现象,郭教师巧妙地切换观察视角,从地球的角度出发,重新模拟日食的发生过程。通过问题链的形式引导学生团体合作,设计并完成了实验探究,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日食成因和现象的理解。最后,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了金星凌日以及日食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等新问题,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升。

吴刚教授对本节课的乐创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课堂教学完全符合乐创模式的六步骤,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同时,吴教授也对乐创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提出了进一步期望,希望课堂设计能更加结构化,加入调查表格等自我检验环节,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和检验所学知识。此外,吴教授针对科学学科还强调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探究技能的重要性,希望教师能够进一步加强学生提出假设并验证的能力培养,为培养未来的科学家奠定坚实基础。

本次科学学科“乐创”研讨课不仅展示了“乐创”教学模式在科学教学中的独特魅力,也为今后的“乐创”教学模式在其他学科中的进一步探索明晰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