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浪潮汹涌澎湃、教育领域革故鼎新的时代大背景下,我校举办了“乐创”数字化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开启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的新篇章。活动诚邀华东师范大学吴刚教授莅临指导,学校“乐学·六专”好教师团队教师全程参与本次活动。
青年教师陈芷苑执教《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 1 课《各种形式的能量》。陈老师以“小车坏了”问题情境为起点,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分类”四步进阶,引导学生在互动中建构能量认知体系,培养科学思维。通过“驱动未插电小车”的对比实验,创设认知冲突,将电能具象化为“让物体动起来的推力”。在教学难点推进的过程中,陈老师通过AI助力,破译化学能奥秘。学生在课堂上与豆包智能体互动,认识驱动盐水小车的能量形式——化学能。教师巧妙融合AI实验,破除能量认知的学科壁垒。
吴教授充分肯定了这节科学课的探索教学,教学抓住了科学学科的重要要素,学生在课堂中训练了实验、假设、观察、推理、检验等科学素质。对于AI工具的使用,吴教授指出:教师在备课阶段使用AI智能体,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也要警惕限制学生想象力的风险。围绕好奇心、严谨性、想象力、合作性和坚持性这五大核心创造力,吴教授建议教师在“乐创”数字化课堂教学中,要重视问题链的设计。
本次研讨活动为学校“乐创课堂”探索注入了新动能。展望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乐创"课堂实践,在AI辅助教学领域开展更富创造性的探索,让AI工具既成为提升教学效率的助推器,更转化为激发学生科学想象力的催化剂,在数字化浪潮中培育兼具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书写智慧教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