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项目

当前位置: 首页 >> 特色项目 >> 乐创课程 >> 正文

聚焦“跨学科” 深耕“乐创”课堂”

2024-10-30 作者: 点击: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为了加深教师对新课标中“跨学科主题学习”这一新理念的理解,更好地在学校“乐创”特色课堂中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和研究,在华东师范大学普教研究中心的指导下,近日,学校开展“聚焦‘跨学科’ 深耕‘乐创’课堂”磨课交流活动。

根据吴刚教授的前期指导,学校科学、信息、音乐和综研学科的四位老师围绕“姑苏文化”大主题,进行了一系列跨学科课堂教学设计。本次活动分为说课和课堂教学观摩两个部分。


陆晶老师设计的《姑苏水——姑苏水韵俏江南》,从复习《忆江南》开始,一步一步抽丝剥茧,去探知去了解。白居易与苏州、与山塘的渊源,以同学们熟知的山塘作为主线展开,从忆、展、唱、赏、奏、演六个环节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以歌唱教学为主,与历史人文、地理、诗歌、绘画等进行适度融合。通过民歌《姑苏风光》的学唱,体会其“一字多音”的婉转、绵延的柔美特色,感受苏州方言的独特腔韵,体会江南音乐的特点。

方越老师设计了《姑苏游——智慧姑苏,乐创生活》一课。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创建一个关于姑苏的虚拟展览馆。首先,通过讨论艺术馆体验引入课题,然后布置任务,让学生利用电脑和网络资源制作展览馆,宣传姑苏文化。接着,列出制作虚拟展览馆所需材料,包括文字、图片、音频等,并强调内容要围绕展览主题。然后,介绍AI助手Kimi,帮助搜集信息。学生通过Kimi搜集主题信息,选择感兴趣的展览主题,并编写展览介绍。之后,学生选择艺术作品和音乐,最后学习如何设计展馆并展示作品。课堂强调了信息科技的应用、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陈芷苑老师的《姑苏桥——“桥”见姑苏,遇见江南》首先引入苏州的特色桥梁,帮助学生通过桥的雏形认知填补桥梁发展历史的空缺,随后通过建设桥的模型进一步了解桥,承重比赛让学生关注拱形结构,通过教具体验和视频了解拱桥的特点,最后自建一座简易桥的过程来认识桥,理解拱桥的受力分析。

最后,倪老师执教的是一节五年级的综研课--《姑苏年——一起过“苏”年》,课前倪老师通过请学生挂灯笼、贴春联的活动,营造出过春节的热闹气氛,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出苏州人过春节的习俗。倪老师通过视频带大家了解了苏州特有的桃花坞木刻年画,在色彩鲜艳,形态各异的木刻年画中展现的是苏州人民对新年的美好憧憬。接着,在倪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利用身边的美术工具也进行了一场“拓年画、印福字”的活动,同学们纷纷拓印出了自己心目中的新年小图案,寄出了自己的新年祝福。过新年最少不了的就是家家户户吃团圆饭。在本节课中,倪老师带着同学们了解了苏州人年夜饭的“讲究”,一道道普通的菜肴被赋予了吉祥如意的寓意,最后倪老师现场展示厨艺,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道“凉拌如意菜”,希望各位同学品尝后能够顺心如意。

在磨课交流中,大家充分肯定了本节综研课的创新,感受到了同学们对综研课的喜爱。同时专家指出,苏州过年的习俗丰富多彩,可以引导学生更加深入探究,可以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体验更多的年味活动,让本节综研课的内容更加充实饱满。

四位教师分别从不同学科角度出发,将“姑苏文化”这一主题融入教学设计,展现了跨学科教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通过这次“聚焦‘跨学科’ 深耕‘乐创’课堂”磨课交流活动,教师们不仅深化了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理念的理解,而且通过实践探索,有效提升了“乐创”课堂教学的创新性和实效性。华东师范大学吴刚教授后期将持续指导学校在“乐创”课堂的探索中,有效进行跨学科教学,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上一条:“乐创”教学模式成果梳理研讨会

下一条:分享研讨:乐创微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校长信箱:
jcsxxzxx@163.com

苏州市金阊实验小学校【版权所有】

学校地址:姑苏区广济路86号

学校电话:65334937

扫一扫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