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精准把握和领会新课标的内容和主要变化,提升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力和落实新课标的实践力,助力打造教学新样态,全面提升教学质量。11月6日下午,课题组全体成员在学校思维活动室参加活动。
活动中石芳、倪凯靓两位老师分别对《平均数》进行了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让听课老师对同一课程的教学思路有了不同的理解,而对同样的教学内容,二位老师各显其能,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了教学,展示了不同的教学风格,尽显不同的精彩。教学构思异中存同,同中求异,引发听课老师的研究和思考,体现了同课异构的价值。
石芳老师通过男生女生PK活动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探讨“男生的水平高还是女生的水平高”中,潜移默化渗透平均数的概念。在习题部分,石芳老师也是把握重难点,同时结合实际生活,非常细腻地处理了平均数的特点。
倪凯靓老师通过帮助小明填写报名表创设情境,让学生做课堂真正的主人。在师生互动中,自然引出平均数的特点,同时,在练习阶段倪老师注重平均数的实际运用,让学生感受到平均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同课异构活动的开展,不仅让老师们看到同一教材的不同处理方式,更主要的是为教师提供思考的机会和探究的空间。
教而不研孔徒劳,研而不教易空想。通过本次课题研讨活动,老师们对数学情境教学有了新的认识。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们一定能更好地把握住数学的本质,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好地设计出教学情境活动,促进课课堂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