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海探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海探航 >> 课题视窗 >> 正文

“新课标 新教材 新实践”——苏州市小学数学专项研讨活动

2024-11-06 作者: 点击: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2024年115日,为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助力教师深度理解新教材,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在苏州市进金阊实验小学举办苏州市小学数学“新课标 新教材 新实践”专项研讨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了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数学教研员刘晓萍老师南京东方数学教育研究所所中学高级教师、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核心作者黄为良老师莅临指导,各区市教研员、各区市数学教研骨干教师共200余人参加活动。


1.课堂观摩尽显数学魅力

本次活动的第一环节是课堂观摩,来自昆山、常熟、吴江区、高新区、姑苏区的老师代表,为大家呈现了六节各具特色的新教材展示课。

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李秦老师执教《10的认识》一课。李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摆方块表示“9人添上1人”的过程,进而明确“9添上1是十”,这里方块与人是一一对应的,体现了从具体数量到数的抽象。接着,李老师指导学生在计数器上表示数,感悟“个位上的10颗珠通常用十位上的1颗珠表示”这个新约定,凸显“数位”和“位值”的含义。最后再回到生活中10个为一组的物品,引导学生逐步在“10个一”和“1个十”之间建立联系,进一步感受十作为计数单位的意义,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吴江区思贤实验小学沈琦老师执教一上10的认识》一课。沈老师通过“丢手帕”游戏的情境,先引导学生思考9人添上1人是几人,并要求他们通过摆方块的操作表示“9人添上1人”的过程,进而明确“9添上1是十”这里方块与人是一一对应的,体现了从具体数量到数的抽象,让学生探究出10的意义。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这样的直观操作和展示,让学生理解数位的概念,以及不同数位上数字的位值。学生在这样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中发展数感以及思维能力,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做好准备。

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陈云老师执教一上《10的加减法》一课。引导学生在“一图两式”的基础上,用“变换观察顺序”的方法,列出“一加两减”三道算式,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初步感悟加减法的联系。接着,学生经历了10的加、减计算方法多样化过程,并在“你还可以怎样算”的交流讨论中发现可以“想加法算式推算减法的差”,帮助学生初步获得主动思考、正确计算的成功体验,提高了运算能力,也在“想加算减”的过程中再一次感悟加减法的联系。随后,陈老师借助“抛双色圆片”的游戏,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丰富“一图三式”的情境。最后,陈老师巧妙引导学生回归到单元主题图中,学生在“9添上1是10”的已有经验中说不同故事、写出相关联的三道算式,体现了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

苏州市金阊实验小学校黄薇老师执教的是一上《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减法》首先通过情境图让学生讲述加法故事和减法故事,学习“一图三式”并初步观察和比较,启发学生根据已经算出得数的加法算式推出减法算式的得数然后让学生操作学具(随机将10个圆片分成两堆),学习其余的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减法最后,在巩固练习中,进一步让学生通过计算得数是10的加法算式以及10减几的减法算式,并探索相应算式的运算规律,感悟变与不变、自变与因变,渗透函数思想。

常熟市红枫小学唐霏老师执教四年级上册《认识平均数2》一课。唐老师创设了飞镖比赛的趣味情境,通过对赛况的预测感受数据的随机性,从而深刻感悟平均数的敏感性;学生在对数据进行计算与分析的过程中,借助条形统计图中平均数所在位置,发现在极端数据的影响下,平均数变化剧烈;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数形结合感受在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时,去掉极端数据计算平均数的意义。

苏州高新区文正小学陈旭老师执教的是《小数乘整数》。陈老师引导学生依据已有知识开展自主研究,凸显转化思想。借助面积模型以形助数,引导学生探究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的算理,从算理走向算法。在交流中对比,在对比中发现,将知识串联,积累学习的经验,勾连计算的本质,一步步带领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

刘梦丹老师执教二上《七的乘法口诀》一课。在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迁移,并借助生活中的“7”,自然引出“几个7”的乘法意义,通过观察、推理列出乘法算式,编出口诀,逐步增强学生的数学抽象以及推理能力。另外,利用意义、俗语,以及数形结合的方式,在推理与应用中进一步加强对7的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记忆。整堂课,扎实有效,创建了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主动的课堂文化。


2.专家引领 指明教学方向

黄为良老师结合新教材中的具体实例,详细的阐述了他对“数与运算数量关系”的理解与实践。黄老师指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数的抽象与表达过程,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当拉长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本质含义,体会数不仅是对数量的抽象,也是对关系的抽象,从而顺理成章的将表示量的数引入表示关系的计算。黄老师也提醒了教学中要凸显单位的意义及价值,把加减运算之根深扎于计数之中,进一步丰富表示数量关系的活动内容,同时重视计数单位在运算中的作用,从而帮助学生形成一致性的理解。最后,要真正实现“数与运算的一致性”,还需要将加、减运算的教学深扎于计数之中。在学习加、减运算时,学生先通过情景讲故事,再用半抽象的学具摆出数量关系,用加、减法算式表达数量关系,然后用“接着数”来计算最后学生实现可以用相同的算式讲不同的故事。学生在有了用计数进行计算的理念后,尝试用含有未知数的加法算式表示数量关系,进而实现对关系的抽象。

接着,老师们带着对教育的思考,对新教材中的困惑向黄老师提问,黄老师一一进行解答,使老师们受益匪浅,收获满满。

最后,苏州市小学数学教研员刘晓萍老师进行总结,刘老师认为,明确学习目标,找准教学问题,是教师的必修课,做到心中有知识,目标有素养。在研读新课标、用好新教材、进行新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深挖知识的整体性和一致性,强调老师们要成为新教材的阅读者和教学改革的实施者。


丹桂飘香秋意浓,金秋时节硕果丰。本次活动通过课堂展示及观摩、专家主题讲座等环节,帮助老师更全面理解新教材的内容和要求,进一步掌握新教材的教学方法肯策略,同时也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了新教材的有效实施和推广应用。 仰高笃行,知新致远。教师们有了目标的引领、方法的指导,在教育教学的旅途中一定能遇见更美的风景!    



上一条:课题 《境脉学习: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课堂教学转型研究》 11月课题活动

下一条:课题 《基于境脉学习理论的儿童数学素养培育的实践研究》 10月课题活动

校长信箱:
jcsxxzxx@163.com

苏州市金阊实验小学校【版权所有】

学校地址:姑苏区广济路86号

学校电话:65334937

扫一扫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