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习导入 1.出示船的照片,谈话: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借助它在水面上自由、方便地行驶,可以把很多货物运送到远方。关于船,你都知道些什么? 2.请学生完成关于船的知识记录表。 3.讨论:这些船在船体形状、材料、构造、动力系统、功能等方面都有哪些异同点? 4.提问:关于船,你还有哪些想要研究的问题呢? 二、新课探索 [材料准备:独木舟模型、船型模型(相同大小形状)、细线、垫圈、钩码、水槽、学习单] (一)船的发展史 1.展示不同时期船只的图片,教师介绍船的发展历程,主要如下: (1)独木舟:人们将巨大树干用火烧或用石斧加工成中空的形状,用树干或竹竿作为动力来造船。 (2)摇橹木船:是用橹来推进的船舶,它是一种江河中航行的早期船舶。摇橹船使用方便,是江河中的运输工具,在江南水乡曾经广泛应用。一些旅游景点,摇橹船用来载运游客,让游客进行水上游览。 (3)帆船: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借助大自然的风力进行远距离航行。 (4)蒸汽机船:美国人富尔顿首次在“克莱蒙脱”号船上用蒸汽机驱动船只,从此机械力开始代替自然力,船舶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5)柴油机船:20世纪,人类进入了柴油机船时代,以柴油作为动力的游轮问世后,发展迅速,逐渐取代了蒸汽机船。 (6)潜水艇:现如今科技飞速进步,我们还出现了可以潜入水底,以核能源作为动力的潜水艇。造船的技术和水平还在不断提升。 2.学生谈谈对船发展史的感受。 (二)测试独木舟的载重性能、稳定性 1.出示独木舟,提问:“这是什么船,它是怎么制作的?” 2.出示原木条,把一根圆木条中间挖空就可以制成一艘简易的独木舟。(可提前制作完成或现场让学生制作) 3. 提问:独木舟作为最古老的船只,它的稳定性和载重能力如何呢? 4.出示实验材料:独木舟模型、水槽、螺母。 (1)提问:如何用这些材料测试独木舟的稳定性和载重能力呢? (2)播放微视频,介绍测试方法,学生小组实验,教师巡视。 (3)小组汇报测试情况,讨论:“你们小组的独木舟可以负载重物吗?”、“独木舟在装载重物时有哪些不足?”。 (4)小结:独木舟不稳定,容易侧翻,而且不能承载很多重物。 5.提问:怎样让独木舟保持稳定而不侧翻呢?引导学生提出加大船体等方法,为下一课的学习进行铺垫。 (三)探究船首形状与行进阻力的关系 1.提问:除了稳定和载重,为什么独木舟的船首形状大多是这种尖形?独木舟的船首做成什么形状可以使船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更小呢? 2.出示实验器材,教师介绍方法(PPT演示)。 ①用两端分别是方形和尖形两种形状来模拟船只。 ②在一端用细线系上一个垫圈,拉动船只前进。 ③通过比较船只在水中的行进速度来分析它所受到的阻力大小。 3.提问:这个实验还有什么要注意的呢? 4.播放实验微视频,概括实验注意点:①相同重物,②相同起点,③同时释放。 5.学生实验。交流发现:尖形船首更有利于减小船在水中受的阻力。 三、拓展提升 1.借助问题引导学生梳理本课知识: ①从船的发展历史中,你发现了哪些变化? ②怎样让独木舟保持稳定而不侧翻? ③怎样减小船在行驶中的阻力? 2.提问:如果让你去改造独木舟,你会从哪些方面去考虑?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船的发明历程以及对我们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和变化,我们发现独木舟在载重量、稳定性方面都有很多不足,如何改进独木舟呢?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继续改进独木舟,发现更多船的秘密。 |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 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出示出各种不同阶段的船的照片,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知识都是他们熟悉的,能够自己感知到的,所以上课过程中完全是用老师个一步步提问,学生的一次次回答形成了完整的课堂。 在进行课堂分组实验时候,将独木舟放入水中,学生用不同数目的螺母进行载重量和稳定性的测量和实验。 学生在不断的实验中总结出独木舟的载重量和稳定性比较差。 通过视频让学生们知道独木舟独木舟存在不足,从而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改进。 在不同的改进方法中,学生提到了船首的形状和行进阻力的问题,我们开始实验探究。 总结不同的实验现象,探究出船首形状和阻力的关系。这点是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的新知识,这些新知识对于后续学习是基础。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 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继续观察和探索的兴趣,将课堂延申至课后。 |